現代物流管理
學校堅持"制度治校"。堅持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優化"黨委領導、校長負責、教授治學、民主管理、社會參與"的治理結構。完善《黨委會議事規則》《校長辦公會議事規則》《學術委員會實施辦法》《教代會實施辦法》《理事會實施辦法》等基本制度,推進決策、管理的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學校內部治理機構運行更加規范、高效。推進規章制度"廢、改、立、釋",從制度源頭推進簡政放權、激發活力。學校實施"強院興校"行動,逐步擴大*的辦學自主權,打造"一院一品牌"。健全法律顧問制度,聘請常年法律顧問。依法健全信息公開機制,加大主動公開力度,自覺接受監督。
學校堅持"文化塑校"。把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行動指南,把弘揚杰出校友張桂梅精神作為核心內容,把加強校風教風學風建設作為重要載體,把創建"文明校園"作為重要抓手,系統推進文化建設,構建"桂梅精神人人踐行、紅色歌曲個個傳唱、紅色基因代代相傳、民族團結處處開花、文明習慣時時養成"的文化體系。打造"禾雨"文化品牌,在新時代廣泛傳唱《北京有個金太陽》,開展"追尋紅色印記、傳承革命精神"重走長征路實踐研修活動,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加強校風教風學風建設,提升師生的精神風貌、精神狀態和精神氣質。學校被評為第二屆云南省文明校園并推薦為*文明校園先進學校候選單位,被認定為"云南省鑄牢*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榮獲"云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等榮譽稱號。
學校主動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建校至今一直堅守師范教育傳統,為滇西北培養了4萬余名"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發展"的中小幼教師。成立了"麗江市經濟發展研究中心""麗江市高校新型智庫""麗江文化旅游研究中心""遺產旅游研究基地",大力推進麗江社會經濟發展理論研究、應用研究,為麗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撐。充分發揮"麗江市教師發展中心""麗江市中*幼兒園教師培訓基地"職能,積極開展基礎教育研究,先后培訓麗江市中小幼教師3萬人次。服務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承擔旅游行業企業的培訓任務,1992年以來,為滇西北區域旅游產業、文化產業等培養了5000余名專業人才,積極參與麗江有關旅游規劃編制和課題研究。服務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注重麗江乃至三江并流區域生物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與*昆明植物研究所合作設立高山資源植物聯合研究實驗室,共建麗江高山植物標本館,發揮科學研究優勢,利用研究成果服務地方生物醫藥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