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干一行就要愛一行專一行,但卻只有極少人能做到,而我們這期版師故事的主人公——桂仁義,就是那極少數的人,真正做到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
桂仁義,三十余年服裝行業經驗,版師,浙江服裝制版師協會副會長。1989年開始服裝量體定制工作,1997年至今從事企業時裝制版及業余培訓教學工作。對歐式斜裁、立體裁剪、平面原型相結合運用,以及服裝版型造型結構設計、人體結構有深入的研究。
在上海工作期間參與了Burberry、CalVin Klein、Dior等靠前品牌的版型設計開發,并同張孝寵老師一起修訂出版了《服裝打版技術全編》。現在杭州成立了桂仁義版型設計研發交流中心。15年和桂仁德共同編著《女裝立裁工業原型制版》一書,分兩部分,靠前部分介紹服裝立裁原型制版的基本方法以及變化規律。二部分是實樣舉例,包括裙子、褲子、上衣,以及領、袖的立裁方法。這一書除了立裁還介紹了斜裁的原型制版方法等。
勤于動手的徒弟
桂老師17歲開始從事服裝行業。
*自古有師徒的傳統,開始桂老師也是跟著定制店的師傅學習。一年之后,桂老師已經學了一身的本領。按理說,一年的時間只能算半個學徒,但這個時候的桂老師已經出師了,出來開了自己的定制店。
我問桂老師為什么能這么快的時間出師,這么短的時間一般人很難做倒。
桂老師笑著說道:"在那個時候自己確實算是學得比較快的,一般要學習個兩年三年。主要還是自己喜歡多動手,不動手不行。"
勤于動手的桂老師比別人勤快,也比別人學的更多,師傅自然也愿意把自己的經驗教授給好學的徒弟。
相比于現在年輕人的浮躁,桂老師可以說是踏實到骨子里的人。
"既然選擇了,你不去學習能怎么辦呢,那不是浪費嘛。"桂老師對我說道,"那時候自己農村人嘛,有個手藝總覺得好一點,父母親叫去學,所以就去學了。"
雖然奉的是父母之命,但桂老師并沒有消極應付,而是認認真真地開始學習。
"只要你選擇了一行,開始不管你喜歡不喜歡,后面還是得去喜歡它。"桂老師感觸道。
師傅也需要學習
學習一年后的桂老師出來開定制店,也開始在家里面帶徒弟,做定制衣服。
在接下來的十年之間里,桂老師兢兢業業地經營著自己的店鋪,期間帶過的徒弟也有七八十個。
問起自己學和帶徒弟有什么不同,桂老師像是回想起了當年自己學習時的情景,笑著說道:"我自己學的時候,你勤快點師傅教的就多,你不勤快師傅教的就少,我師傅以前是這樣子的。所以我也秉持這種態度,你勤快嘛我就教的多,你不勤快嘛我教你沒用是不是。"
有些人遇到問題就撂擔子,做衣服更是問題重重。
桂老師告訴我說:"每個人在工作中都會遇到問題的,你總得去克服啊,反復推倒重來推到重來這樣子,慢慢的不就突破了嘛。從順著到反著的角度都來,多動手去做,多實踐。"
做了十年師傅的桂老師并沒有因為自己是師傅的身份而停止學習。在開了十年定制店以后,桂老師去到了上海工作,工作之余跟國外的三個老師學習過。
要想不斷進步是需要老師指點的。
"沒有老師指點也不行的。"桂老師說,"我跟著學習過的三個老師里面,一個是日本的老師,一個是意大利的老師,一個英國的老師,主要他們的方法給人啟發很大。國外的老師可能看起來對打版不是怎么會的感覺,但他們思路是很好的。英國的老師講歐式斜裁對我思路是很有拓寬的。"
這些學習經歷也幫助了桂老師自己突破。
桂老師學生作品
經驗傳授給更多的人
做了多年師傅的桂老師,深知對學生負責的重要性。桂老師對學生的學習管的比較嚴,平時也會監督他們學習。
"如果學生出去找不到工作那對大家都不好。"桂老師實在地說道。
有些學生很用功做的也細心,作品甚至會超出桂老師的預期,這是他非常欣賞的一類。有些學生即使不是很聰明,但是肯學肯動手做,桂老師也愿意傾囊相授。而有些學生教了他卻做都不做,桂老師說那教他也沒勁。
桂老師坦言現在的年輕人過于浮躁,不愛看書,不愿意動手,所以工藝就會比較差。但同時也認為年輕人在美感方面會稍微好一點,思路會活一點。
桂老師說現在的年輕人只想要現成的,基于這個考慮桂老師在即將出版的新書里也為年輕人準備了很多的現成可以拿來用的東西。
明年正月會出版的新書,桂老師精心籌備了一年。
"90%的經驗積累在書中,"桂老師跟我說道,"書里面準備了很多現成的東西,可以直接用的,這本書也會打破常規。"
對于這樣一本書,我也很是期待。
桂老師是實實在在的手藝人,跟我說的多的也是多實踐多動手。
"審美需要慢慢培養,但是一定要多去學習。吃苦耐勞,精益求精,要不然一定做不好。"桂老師告誡道。
零基礎服裝制版網絡班即將開班!講師網絡授課,你可以隨時隨地學習!現在報名還有優惠哦,快加助教老師咨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