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業資料的管理工作,需要業主、監理、施工單位的密切配合,形成互動,才能真正將內業資料管理工作抓到實處。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出工程資料管理的方法以及相關知識。 ?
收集整理 ?
加強對施工資料的編制工作 ?
工程資料是項目質量情況的真實反應。因此要求施工資料的收集跟隨工程進度及時記錄。為了保證資料的完整性,要將資料管理工作滲透到各個環節中,當某個項目工程建設時間較長時,從開工到竣工,形成的資料涉及面廣,內容繁雜。經歷的時間長,稍有疏忽,就可能遺漏。由于現場資料分散在很多人手中,我們必須采取積極主動的收集方法,專人把資料收集回來,按照單位工程、分部、分項逐項分類整理,并建立專門的臺帳和相應的卷內目錄,通過臺賬,能方便查閱,還可發現問題,把握細節,查缺補漏,把資料的問題解決在施工過程中。 ?
及時做好傳遞和變更記錄 ?
施工單位資料員負責項目部資料、圖紙等的收集、整理及施工期間的變更通知、工程合同及其他文件資料的收發、保管等工作。在管理過程中,頻繁地發生傳遞和變更,容易使資料的完整性發生變化,通過建立文件收發登記臺帳并形成簽字確認的形式,才能了解資料的來龍去脈,確保資料的完整性。
施工資料的收集整理 ?
1、工程施工前收集、整理的資料 ?
工程開工前,就應收集工程動工審批表、施工許可證、地質勘察報告、施工圖紙、開工報告、施工組織設計等資料。其中施工組織設計是指導擬建工程施工全過程各項活動的技術、經濟和組織的綜合性文件。施工組織設計應該在施工之前編制完成。施工組織設計編制完成后,應該上報請企業主要技術負責人審批,并報工程監理審批后方能生效。資料員應該認真收集施工組織設計文件,同時還要收集企業負責人的審批報告及監理報審表,這兩個報告是確定施工組織設計有效性的關鍵文件。 ?
2、施工過程中各分部工程資料的收集、整理 ?
各分部工程資料一般包括:1設計交底、設計變更洽商記錄;2、技術交底;3、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出廠質量證明和復試報告;4、施工試驗報告及見證記錄;5、施工記錄;6、測量復核及報驗;7、隱蔽工程驗收記錄;8、檢驗批、分項、分部工程驗收記錄等。 ?
3、施工竣工資料的收集、整理 ?
一項工程完成后,在收集整理好各個分部工程資料后,就要進入竣工資料整理。(1)施工單位出具《工程竣工報告》,向監理機構和建設單位報告工程已完成,要求進入竣工驗收程序,并提供全套施工技術資料交監理機構核查。監理機構核查技術資料和工程實體,認為技術資料基本齊全、整理有序,工程實體已按設計、按合同要求完成后,交由建設單位在《工程竣工報告》上簽章,簽章后,工程進入竣工驗收階段(2)收集監理、設計、勘察三方分別出具的竣工驗收報告資料。(3)收集單位(子單位)工程質量竣工驗收記錄:匯總表,工程質量主要控制資料核查記錄、安全和功能檢驗資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記錄,觀感檢查記錄,實測實量記錄等。(4)編制竣工圖。其方法是在原圖上編制和重新繪制竣工圖。凡是利用原圖編制竣工圖的,圖面必須達到八成新以上,無油污、無磨損、圖字清晰,并在顯示標題欄的頁面空白處加蓋竣工圖章后方可作為竣工圖,竣工圖編制人、技術負責人應逐張簽字。然后由現場監理工程師及總監理工程師簽字方可歸檔。 ?
工程資料的管理 ?
領導重視、全員參與是前提。 ?
長期以來,內業資料的管理一直是施工單位管理中的一個軟肋,給施工規范化管理和成本控制帶來了很大的影響。要做到未雨綢繆,在項目開工之初就應編寫一套完整的《竣工文件材料立卷歸檔管理實施細則》,下發各個*與施工隊伍,指定專門的資料管理人員,并對其進行培訓,為加強內業資料管理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定期組織內業資料討論、研究、探討項目內業資料管理辦法,提高全員對內業資料管理的認識,做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 ?
健全機構、明確職責是保障。 ?
為加強內業資料管理工作,項目部應成立以項目總工為組長、項目專職資料員、質管科長、試驗室主任、工區技術負責人為組員的內業資料管理領導小組,健全項目部、工區、作業隊三級資料管理體系,逐層對工區技術負責人、工區專職資料員、作業隊專職資料員進行管理、指導、檢查,并且對各崗位人員進行了職責明確與劃分。各盡其能、各盡其責,保證資料管理的及時性、完整性、系統性。
培訓學習、規范運行是基礎。 ?
在施工工程中,項目部專職資料員應及時與工區、作業隊資料員溝通,了解內業管理工作中的情況,加強與現場施工人員的交流。并與監理工程師進行磋商、探討,及時解決施工原始資料填寫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準確、及時的填報施工原始記錄;將資料整理中的不解或不確定的問題匯總,通過電話或及時到指揮部有關*咨詢,做到不放過資料中的每一字每一數的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