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三鑫職業技術簡介
云南三鑫職業技術是經云南省人民*批準、教育部核準備案、具有獨立頒發承認學歷文憑的全日制高等職業院校。2009年2月獲得批準,同年9月正式招生辦學。
自開辦以來,在省州黨委*、教育行政*及社會各界的重視、關心和支持下,堅持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秉持"求正超越"的辦學理念,以"把父母之愛給予學生,成德技之才回報社會"為辦學宗旨,堅持走理實結合、產教融合之路,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不斷加大建設力度,改善辦學條件,加強內涵建設,擴大辦學規模,提高辦學質量,提升辦學效益,有效促進快速和健康發展。
規劃占地1000余畝,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廣闊的發展空間。擁有完善的教學硬件設施設備和專業的職師資隊伍。獲準開設專業有護理、藥學、醫學影像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建筑工程、工商管理、學前教育等近40個,專業設置結構合理、數量充足。其中護理、汽車檢測與維修、建筑工程、供用電技術、學前教育等專業就業率高,是我院主干專業。
開辦10年來,已累計為社會輸送了近萬名合格畢業生,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文山簡介
巍巍文院 滇東學府
文山始建于1947年,前身是由云南昭通南遷至文山的國立西南師范學校。70余年來,學校發展經歷了文山師范學校、文山人民*、文山師范專科學校、文山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幾個階段。*人大原副委員長楚圖南先生親自為學校題寫校名。2009年學校成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18年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2019年成為云南省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示范院校。
文山坐落于云南省文山市城區,背靠三十六峰如戟排列的巍峨西華山,面臨蜿蜒穿城而過的母親河—盤龍河。學校占地面積877.25畝,公用校舍建筑面積31.65萬平方米;學校非流動性國有資產總額為69097.64萬元,圖書館藏書206萬冊。辦學70余年來,學校向社會輸送了4萬余名本、專科畢業生,培訓各級各類學員4萬余人次,培養了以"*第四屆道德模范"霜福偉,中央電視臺推評的"美村官"潘志艷、"美鄉村教師"周鳳慧等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享譽*的人才,為邊疆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族團結,邊防穩固作出了突出貢獻。
*齊全 特色鮮明
學校有本科專業44個,專科專業13個,涵蓋理學、工學、農學、文學、教育學、藝術學、歷史學、法學、管理學、醫學10個*門類。現有省級教學團隊2個,科技創新團隊2個,云南省高校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個,云南省優勢特色重點*1個,云南省*(B類高原*)1個。目前,學校正致力于打造"以高素質中*教師為重點的教師教育專業群"、"以三七為重點的生物醫藥專業群"、"以康養為特色的文化旅游專業群"以及"以冶金與環境和人工智能為重點的新工科專業群"四大專業集群,努力夯實"底色",凸顯"特色",形成*專業新的增長極和發展平臺。
人才聚集 就業喜人
學校下設9個二級,文山三七研究院、三七文化研究院、文山州生物資源開發研究中心、文山州革命老區建設與發展研究中心、老山精神與文化國防研究中心、楚圖南文化研究中心、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研究中心、滇東南區域經濟社會研究所、應用數學研究所等九個研究機構和一所附屬中*。現有教職工618人,其中專任教師479人,具有副高職稱以上教師158人,具有碩士學位以上教師297人。有云南省突出貢獻4人,享受省*特殊津貼2人,云南省教學3人,云南省技術創新人才5人,云嶺產業技術領軍人才2人,云南省高校卓越青年教師特殊培養項目對象3人,建有"云南省高校特色植物資源開發利用工程中心"、"云南省三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云南省三七農業工程實驗室"、"云南省高校三七應用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等省級研究中心和實驗室,綜合性學術期刊《文山學報》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近年來,部分學生出國深造,一批學生攻讀國內高校研究生,畢業生年終就業率達到99%。
轉型發展 未來可期
面向未來,學校將繼續秉持"博思審問,明德篤行"的校訓,"存疑存思,追求真理"的學風,"言傳身教,盡器弘道"的教風,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以完全學分制改革和專業綜合評價及認證為抓手,以校企合作建設產業型為載體,以綜合改革為動力,以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為,爭取早日建設成為扎根文山,服務云南,面向大灣區,輻射東南亞的*高水平應用型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