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atkaq"></acronym>
      <bdo id="atkaq"></bdo>

      天才教育網合作機構 > 培訓機構 >

      天才領路者

      歡迎您!
      朋友圈

      400-850-8622

      全國統一學習專線 9:00-21:00

      位置:培訓問答 > 中醫執業醫師考試常用方劑的鑒別-純知識干貨!背起來!

      中醫執業醫師考試常用方劑的鑒別-純知識干貨!背起來!

      日期:2019-11-26 13:50:26     瀏覽:185    來源:天才領路者
      核心提示: 【知識干貨】中醫執業醫師考試常用方劑的鑒別,趕緊看!不管你是準備參加二試,還是正在備考2020中醫執業醫師考試的考生,對于這些常用方劑的鑒別,你都要好好記!憶! 1.麻黃湯與桂枝湯 同為辛溫解表劑。

        【知識干貨】中醫執業醫師考試常用方劑的鑒別,趕緊看!不管你是準備參加二試,還是正在備考2020中醫執業醫師考試的考生,對于這些常用方劑的鑒別,你都要好好記!憶!
        1.麻黃湯與桂枝湯
        同為辛溫解表劑。
        麻黃湯發汗散寒力強,又能宣肺平喘,為辛溫發汗之重劑,主治惡寒發熱,無汗而喘之表實證;
        桂枝湯發汗解表之力遜于麻黃湯,但具調和營衛之功,為辛溫解表之和劑,主治惡風發熱而自汗出之表虛證。
        2.銀翹散與桑菊飲
        皆可治溫病初起之表證,均有連翹、桔梗、甘草、薄荷、蘆根五藥。
        銀翹散解表清熱之力強,為“辛涼平劑”;
        桑菊飲肅肺止咳之力大,而解表清熱作用較弱,為“辛涼輕劑”。
        3.參蘇飲與敗毒散
        皆治氣虛外感風寒。
        敗毒散治風寒夾濕之表證為主,故用羌活、獨活、川芎、柴胡祛邪為主,少佐人參以扶正祛邪;
        參蘇飲所治為風寒表證,邪偏于肺,故用蘇葉、葛根、人參益氣解表宣肺為主,加之痰濕氣滯,則又增半夏、木香、陳皮等化痰行氣之品。
        4.小承氣湯、調胃承氣湯
        皆為大承氣湯類方。
        大承氣湯硝、黃并用,大黃后下,且加枳、樸,攻下之力頗峻,為“峻下劑”,主治痞、滿、燥、實四癥俱全之陽明熱結重證;
        小承氣湯不用芒硝,且三味:同煎,枳、樸用量亦減,攻下之力較輕,稱為“輕下劑”,主治痞、滿、實之陽明熱結輕證;
        調胃承氣湯不用枳、樸,后納芒硝,大黃與甘草同煎,瀉下之力較大承氣湯緩和,稱為“緩下劑”,主治陽明燥熱內結,燥、實而無痞、滿之證。
        5.溫脾湯與大黃附子湯
        均治冷積里實之腹痛便秘,均以大黃配伍附子為主。
        大黃附子湯主治中氣未虛,寒實積滯之腹痛便秘;
        溫脾湯主治脾陽不足,冷積阻滯,虛中夾實之便秘腹痛。
        6.麻子仁丸與濟川煎
        均治津液不足之便秘。
        麻子仁丸證為腸胃燥熱所致,故以潤腸藥與小承氣湯合方;
        濟川煎證為腎虛津虧而成,以補腎益精,養血潤腸為法。
        7.大、小柴胡湯具和解少陽之功。
        小柴胡湯專治少陽證,適宜于邪踞少陽,正氣不足,膽胃不和者。
        大柴胡湯主治少陽與陽明合病,以和解為主,輔以瀉下。
        8.蒿芩清膽湯與小柴胡湯
        均能和解少陽,用于邪在少陽,往來寒熱,胸脅不適者。
        小柴胡湯和解中兼有益氣扶正之功,宜于邪踞少陽,膽胃不和者;
        蒿芩清膽湯和解之中兼具清熱利濕、理氣化痰之效,宜于少陽膽熱偏重,兼有濕熱痰濁者。
        9.逍遙散與四逆散
        均具疏肝理氣之功。
        四逆散專于疏泄肝郁,主治陽郁厥逆或肝脾不和之證。
        逍遙散除疏肝解郁外,又有養血健脾之功,主治肝郁血虛脾弱證。
        10.逍遙散與痛瀉要方
        均可治肝郁脾虛之證。
        痛瀉要方以治脾為主,兼事柔肝,主治脾虛肝旺之痛瀉。
        逍遙散疏肝與健脾之力相當,又有養血之功,主治肝郁血虛脾弱證。
        11.左金丸與龍膽瀉肝湯
        均具清肝瀉火之用。
        左金丸主要用于肝火犯胃之嘔吐吞酸,有降逆和胃之功;
        龍膽瀉肝湯除用于肝經實火之證外,且有清利濕熱之功,亦用于肝經濕熱下 注之證。
        12.清胃散與玉女煎
        同治胃熱牙痛。
        清胃散重在清胃火,兼用涼血散瘀之品。
        玉女煎清胃熱,滋腎陰,主治胃經有熱而腎水不足之牙痛。
        13.芍藥湯與白頭翁湯
        同治痢疾。
        芍藥湯主治濕熱并重、氣血不和之痢疾,下痢赤白相兼。
        白頭翁湯主治熱重于濕、熱毒深陷血分之痢疾,下痢膿血,赤多白少。
        14.竹葉石膏湯與白虎湯
        均治氣分熱證。
        白虎湯所治為正盛邪實之證,以大熱、大汗、大渴、脈洪大有力為主要表現,為清瀉之方。
        竹葉石膏湯證則為余熱未清而氣津兩傷,為清補之方。
        15.犀角地黃湯與清營湯
        均可治療熱入營血證。
        犀角地黃湯在清熱解毒之中配伍瀉熱散瘀藥,寓涼血散血之意,用治熱入血分而見耗血、動血之證。
        清營湯則是在清營解毒養陰中伍輕清宣透之品,寓有“透熱轉氣”之意,適于熱邪初入營分尚未動血之證。
        16.普濟消毒飲與銀翹散
        均具疏散風熱、清熱解毒之功。
        普濟消毒飲重在清上焦熱毒,為治療大頭瘟之效方;
        銀翹散以疏散風熱為主,為治療溫病初起之代表方。
        17.仙方活命飲與五味消毒飲
        均具清熱解毒、消散癰瘡之功,用治熱毒癰瘡之證。
        仙方活命飲清熱解毒,并能活血理氣,消腫潰堅,主治熱毒壅結之癰瘡初起。
        五味消毒飲則純用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品,適用于疔毒。
        18.清暑益氣湯與竹葉石膏湯
        皆可治暑熱耗傷氣津之證,癥見身熱汗多、口渴心煩、脈虛數等。
        竹葉石膏湯以石膏與麥冬為主,功善清熱瀉火養陰,輔以人參、半夏調和脾胃,重在清解余熱,兼以益氣生津和胃。
        清暑益氣湯以西洋參、石斛、麥冬為主,功善益氣養陰,重在益氣養陰生津。
        19.理中丸與吳茱萸湯
        均可治中焦虛寒證。
        理中丸溫中祛寒,補氣健脾,為治脾胃虛寒,腹痛吐利之基礎方。
        吳茱萸湯以溫胃降逆為主,兼補中虛,為治胃寒嘔吐、肝寒及腎寒上逆之經典方。
        20.參苓白術散與四君子湯
        均具益氣健脾之功。
        四君子湯補氣健脾之功專,為治脾胃氣虛之基礎方;
        參苓白術散則補氣健脾與祛濕止瀉并重,為治脾虛夾濕之主方。
        21.生脈散與竹葉石膏湯
        均可治熱病后期,氣陰兩傷,余熱未盡之證。
        竹葉石膏湯清熱之力較強,兼以益氣養陰,降逆和胃。
        生脈散重在益氣養陰,生津止渴,斂陰止汗,適宜于熱病后期,氣陰兩傷之重證。
        22.玉屏風散與桂枝湯
        均治表虛自汗。
        桂枝湯之自汗,由外感風寒,營衛不和所致,雖云表虛,但為表實。
        玉屏風散證之自汗,是因衛氣虛弱,腠理不固所致。
        二者:均見汗出惡風,但桂枝湯證亦有發熱、鼻鳴、身痛等外感表證。
        23.完帶湯與參苓白術散
        均具補脾祛濕之功。
        完帶湯以補脾祛濕之藥配伍疏肝止帶之品,主治脾虛肝郁,濕濁下 注之帶下。
        參苓白術散在益氣健脾的基礎上,又增滲濕止瀉之功,主治脾胃氣虛夾濕之泄瀉。
        24.炙甘草湯與生脈散
        均有補肺氣、養肺陰之功,可治療肺氣陰兩虛之久咳不已。
        炙甘草湯益氣養陰作用較強,斂肺止咳之力不足,重在治本,偏于溫補;

      中醫執業醫師考試常用方劑的鑒別,純知識干貨!背起來!

        生脈散益氣養陰之力雖不及本方,但伍用收斂之五味子,故止咳之功較著,偏于清補。
        25.十全大補湯、人參養榮湯
        均由八珍湯加減而成,皆有益氣補血之功。
        十全大補湯較八珍湯多芪、桂,偏于溫補;
        人參養榮湯較十全大補湯多遠志、陳皮、五味子,并去川芎之辛竄,而增寧心安神之功。
        26.六味地黃丸與大補陰丸
        均屬滋陰降火之劑。
        六味地黃丸以滋補腎陰為主,降火之功稍遜,適于陰虛而虛火較輕者;
        大補陰丸滋陰與降火并重,適于陰虛火旺倶甚者。
        27.一貫煎與逍遙散
        均能疏肝理氣,主治肝氣不疏之脅痛。
        逍遙散疏肝養血健脾三者并重,主治肝郁脾虛血弱之脅肋疼痛;
        一貫煎則重在滋養肝腎之陰,主治陰虛氣滯之脅肋疼痛。
        28.左歸丸與六味地黃丸
        均為滋陰補腎之劑。
        六味地黃丸補腎陰之中佐以降相火之品,適于腎陰虛兼虛火妄動之證;
        左歸丸純甘壯水,補而不瀉,其滋補腎陰之力勝六味地黃丸,適于真陰不足、精髓虧損之證。
        29.牡蠣散與玉屏風散
        均具固表止汗之功。
        牡蠣散固表斂汗之力較強,主治衛氣不固,心陽不潛之自汗、盜汗,屬標本兼治之法;
        玉屏風散健脾益氣之力較大,主治表虛自汗或體虛易感風邪者,屬治本之法。
        30.真人養臟湯與芍藥湯
        均可治痢疾。
        真人養臟湯澀腸固脫之力較強,重在治標,適宜于脾腎虛寒,關門不固之瀉痢無度;
        芍藥湯偏于清熱燥濕,調和氣血,適宜于濕熱壅滯腸中,氣血失和之濕熱痢疾。
       

      免責聲明:本信息由用戶發布,本站不承擔本信息引起的任何交易及知識產權侵權的法律責任!

      如果本頁不是您要找的課程,您也可以百度查找一下:

      亚洲无碼另类精品_亚洲天堂无码高清性视频_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综合_亚洲午夜福利理论片在线贰信

        <acronym id="atkaq"></acronym>
        <bdo id="atkaq"></bdo>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尤物精品 | 亚洲国产精品原创巨作AV | 日韩中文字幕美少妇视频 | 在线国内在线播放 | 亚洲色欧美色2019在线 | 日韩欧美亚洲一区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