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考研到今日,我信奉四個觀念,同學應該都知道,我考研,非一次成功,當然原因是自己文科跨專業數學掛掉。此刻,不是闡述過去,是想說說,當時考完查分后的心境和思考。同時,30歲的我,雖不說有指導人生的資格,但是長幾歲且在職場摸爬滾打7年(包括讀書期間的兼職)我可以對你們說一點我的人生哲學,對你們少走彎路或許是有作用的。 30歲以前就該多讀書 這是一、份工作的領導對我說的話。當時是在一個事業單位,辭職考研,單位反復挽留。領導是一位老知識分子,事業頗有建樹,經歷過戰亂時期、見證了改革開放,知識淵博,見識廣闊。他跟我說,年輕人不要顧慮那么多,30歲之前就要多讀書,以后都有用的。我一直記得這句話。這句話,我人生隨后驗證,也確實是真理。 考生大多數都是25歲以下,真的很年輕。而年輕,就意味著,怎么選,你都來得及,都承受的起。工作賺錢這件事,真的,以后有大把時間去做。想想人生的下半場幾乎都在做這一件事,不急于這一兩年。打好基礎,以后的路走的更順暢,走的更廣闊而長遠。30歲之前多讀書,多識人。 去年,有幾個朋友才把書讀完,都30 了。是博士畢業。我家里人都說,這么大了,還不結婚,還讀個什么書。 但是,燕雀安知鴻鵠之志。他們畢業后,去年在整個經濟狀況收縮的情況下,依然順風順水,進入了我夢寐以求的麥肯錫咨詢公司。一份好的工作,隨著帶來的就是順理成章的人生。他們的起點,是我努力工作這么多年都沒辦法達到的天花板。 讀書真的有用。 2. 父母的觀念有他們的局限性. 多數父母是支持考研的, 但是更多數父母對”再考一次“持有抵觸的態度。他們觀念里,覺得既然失敗了,再來一年成本太高,何不去抓緊工作。父母們生活的年代、工資收入、朋友圈子,導致了他們的局限性。他們不知道現在女生27歲不結婚是常態,不知道現在大企業對于文憑要求之苛刻, 不知道在高通脹之下,隨便進一個小企業是無法維持體面的生活的。 因為工作原因,接觸過一些分子、*官員或者企業家類家長,他們的共同點,就是**支持孩子的求學之路,甚至因為有不錯的財力,他們創造**條件,所有科目都請優秀老師在家上小課。孩子出類拔萃。我總有一個固執的想法,這些在社會上成功的人,他們看的事物比我多,思考問題比我全面,那么他們的共性認知一定不會錯。 所以,求學、讀書是我們自己的事。已經是個成年人,對自己、對社會狀況進行全面的判斷,不要受到情緒性建議的干擾。因為那些干擾的聲音,他們不會為你今后受的苦難,心理的遺憾,負半毛錢責任。你需要自己做出不后悔的決定。 3. 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我是讀書的,但是讀書確實不是**的選擇。 前幾年,有一個學生(比我年紀大),是湖北經濟本科畢業,畢業后就進了銀行,沒有想過考研。經過6-7年的工作,過的非常的decent. 財務不說自由,也不會為此操心。我認識她,是因為她要考MBA,工作升職要求。所以,選擇去工作去創業也不錯。 但是,要想人前嫌貴,必須人后受罪。別人雨天陌生拜訪跑客戶,壓力增大熬夜委屈,肯定不會展現在別人面前。任何事,本質上和考研過程一樣,多少付出,多少收獲,上帝定的規則。如果考完研,你還不切身體會這一點,那一半的精力是白費了。 另一個,我曾經的同學,本科畢業后就去做生意了,那個男孩子確實非常機靈幽默,討人喜歡,天生就是做生意的料,現在自己的分公司也開了三四個,兒女雙全,周游度假。幸福生活。 所以,你想一下,如果你有很好的機遇,和換一種方式吃苦的決心。我覺得不用像范進中舉一樣執著。我支持你,率性去闖。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4. 相比較勤奮,我現在更的是韌性 生活中的挫折實在是太多了,創業失敗、工作業績不佳、被夢想公司拒絕、告白無果等。都是淚。。。從逆境中bounce back,需要的是韌性。 我在失意時,鼓勵自己,如果我一擊就垮,長期一蹶不振,那我永遠不會心智不足夠強大。 成年人,就是抗壓抗逆境能力的深厚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