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適應我國經濟建設對高層次專業人才的需要,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的規定,結合在職人員專業學習和工作情況,為社會各單位培養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工程技術和管理人才。
一、 招生專業(無需工作年限要求)
1、 計算機技術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計算機科學的基礎理論、方法和技術,掌握計算機工程領域高級工程技術、軟硬件工具的使用和軟件開發方法,了解本*的發展動態,具有不斷更新知識、運用必要的技術手段從事計算機工程技術的能力的計算機技術領域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或高級管理人才。
研修課程:外語、工程數學、嵌入式系統理論與技術、程序設計方法學、高級數據庫技術、軟件系統分析與設計、決策支持系統、可視化原理及應用、多媒體技術及應用、信息系統安全、密碼學理論與技術、人工智能理論與技術、軟件開發新技術、數字圖像處理、智能控制等。
2、 集成電路工程
培養目標:培養集成電路設計與應用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和集成電路制造、測試、封裝、材料與設備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集成電路工程領域的工程碩士要求具備本領域扎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知識以及管理知識、較為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掌握解決集成電路工程問題的先進技術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具有創新意識和獨立承擔解決工程技術或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研究方向:1、集成電路涉及2、電子設計自動化(EDA)3、射波/微波集成電路與系統4、嵌入式系統設計與應用5、集成電路應用
研修課程:外語、高等工程數學、自然辯證法、應用信息論、現代通信原理與技術、COMOS VISI設計導論、模擬集成電路分析與設計、SOC設計方法與技術、射波/微波集成電路與系統設計、集成電路CAD、大規模集成電路測試技術、計算機網絡與安全、DSP原理及應用、圖像處理與分析、嵌入式技術與系統、多媒體信息處理技術、專業英語等。
3、 電子與通信工程
培養目標:培養從事光纖通信、計算機與數據通信、衛星通信、移動通信、多媒體通信、信號與信息處理、通信網設計與管理,集成電路設計與制造、電子元器件、電磁場與微波技術等領域從事管理、研究、設計運營、維修和開發的高級工程技術和管理人才。
研究方向:1、現代通信系統2、高速網絡系統與信息安全3、多媒體信息處理與傳輸技術4、衛星通信5、現代信號處理技術與應用6、雷達信號處理7、通信信號處理8、圖像分析與人工智能
研修課程(含選修課):外語、高等工程數學、自然辯證法、應用信息論、現代通信原理、現代數字信號處理、計算機網絡、圖像處理與分析、無線通信工程、現代交換技術、通信網原理、嵌入式技術與系統、模式識別理論及應用、多媒體信息處理技術、專業英語等。
4、 控制工程
培養目標:從事設備制造及生產、工程施工、控制系統設備、控制裝置的設計、研發、管理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具有從事實際控制系統、設備或裝置的開發設計能力、工藝設計和實施能力及使用維護能力。
研究方向:1.自動化儀表與自動化裝置2.企業信息工程3.生產過程安全與控制4.檢測技術與系統5.計算機控制技術
研修課程:外語、工程數學、線性系統理論、高級過程控制理論、自適應控制、系統工程、智能控制、傳感器與自動檢測技術、現代信號處理、計算機控制系統、控制系統計算機輔助設計、網絡與系統集成、現代管理學等。
¬
二、 招生專業(需三年及以上工作經驗)
1、 項目管理
培養目標:項目管理包括項目綜合管理、時間管理、成本管理、質量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項目溝通管理、風險管理和采購管理等。項目管理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是與工程領域任職資格相聯系的專業性學位,側重于工程應用,主要為城市建設、規劃、工礦企業和工程建設*,特別是大型企業培養從事策劃、評估、設計、建設、收尾等全生命期項目管理工作的復合型、應用型專門高級管理人才。
研修課程(含選修課):外語、數理統計、自然辯證法概論、計算機應用基礎、運籌學、管理學、工程經濟、項目計劃與控制、項目管理學、項目融資、現代企業管理、項目風險管理、財務管理、項目采購與合同管理、人力資源與溝通管理、經濟法與合同法、工程質量管理、項目管理軟件應用、項目管理案例分析等。
2、 建筑與土木工程
培養目標:建筑與土木工程是基本建設的重要工程領域,,不僅涉及區域與城市規劃、工業與民用建筑物的設計,而且還涉及各類工程設施與環境的勘測、設計、施工和維護。本領域的工程碩士學位獲得者應掌握較為扎實和系統的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的基本理論及其寬廣的專業知識;了解相應*的前沿發展動態;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能運用先進技術方法解決在相應工程領域的規劃勘測、設計、施工和維護方面的問題;具有獨立擔負相應工程領域的技術或管理工作的能力。
研究方向:巖土工程、結構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工程力學、環境工程、市政工程、道路與鐵道工程
研修課程(含選修課):外語、自然辯證法概論、計算機應用基礎、彈塑性力學、數值分析、高等土力學、流體力學、水質控制原理、土木工程技術經濟分析原理、現代施工技術、建筑企業管理方法、高等鋼筋混凝土結構學、土工實驗、樁基理論、給水排水工程專題、高層建筑給水排水工程等。
3、 機械工程
培養目標:從事機械設備設計、生產制造、檢測及控制、使用及維修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掌握現代機械設計基礎理論和方法、現代制造技術、現代控制理論和方法、機電液一體化技術、試驗技術、機械性能分析技術、使用維修理論及技術。具有從事新產品開發設計能力、生產工藝設計及實施能力、生產設備管理及使用維修能力。
研究方向:1.機械設計及理論2.機械制造技術及自動化3.設備管理及安全技術4.工程測試與故障診斷5.大型工程機械化系統仿真6.新型工程材料及其特種加工7.金屬零部件安全性、壽命及監督8.焊接技術及焊接結構9.電力設備管理
研修課程:外語、工程數學、高等工程力學、現代設計理論與方法、先進制造技術及自動化、現代控制理論、現代試驗技術、電子與信息技術、現代材料學、現代管理學等。
4、 動力工程
培養目標:培養從事動力工程領域科學研究與開發應用、工程設計與實施、技術公關與技術改造、新技術推廣與應用、工程規劃與管理等方面,緊密聯系能源轉換、傳輸與利用、工藝工程節能和污染物排放控制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研究方向:本專業涵蓋熱能工程、水能動力工程與自動化、流體機械及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主要研究方向為: 1.動力設備與工程運行技術研究,包括動力工程的優化設計與安全經濟運行及優化調度等2.燃燒理論與技術3.旋轉機械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技術,包括汽輪機故障診斷與壽命管理,水輪發電機組振動監測分析,流體機械的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等4.熱力系統分析與模擬5.噴射技術6.流體過渡過程與數字模擬技術7.發電廠控制技術8.節能理論與技術
研修課程:外語、工程數學、工程熱力學、流體力學、傳熱學、熱工自動控制、傳熱設備及技術熱工系統與設備、熱工測量與控制、熱力設備過程數值模擬與控制、能源系統工程、工業生態學、流體機械及工程、現代管理學等。
5、 工業工程(包括設備工程、安全工程)
培養目標:工業工程是一門工程技術與管理技術相結合的綜合性工程領域,是以大規模工業生產及社會經濟系統為研究對象,在制造工程*、管理科學和系統工程學等*基礎上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一門綜合性很強的交叉工程領域。應用社會科學及經濟管理知識、以工程技術的手段和方法主要解決系統的管理問題。
研究方向:1、設備工程2、安全工程3、生產及制造系統工程4、現代經營工程5、工業系統分析方法與技術7、人因工程
研修課程:外語、數理統計、線性規劃、系統工程、優化理論、管理信息系統、質量檢測與控制、物流工程、生產計劃與控制、人因工程、現代管理學、現代工業工程、企業診斷、評估與重組以及與工程結合的工程領域或相關的技術課程等。
6、 儀器儀表工程
培養目標:培養從事儀器儀表工程領域研究開發、設計、制造、使用、維護的高層次工程技術和管理人才。儀器儀表領域工程碩士要求掌握近代儀器儀表設計理論和方法,相關的光、機、電、計算機一體化技術、以及儀器儀表使用、維修理論與技術等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門知識;掌握先進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測控技術、信息處理技術;掌握解決該領域工程實踐問題的先進技術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具有獨立擔負該工程領域研究開發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研修課程(含選修課):外語、高等工程數學、自然辯證法、測控系統信息安全概論、現代非電量檢測技術、信號調理與微弱信號檢測技術、微電子電路原理及使用技術、傳感器技術、現代數字信號處理、高級智能儀器、容錯故障診斷與可靠性分析、測控系統軟件開發技術、測控系統通信及網絡、多傳感器及數據融合技術、應用專業英語等。
三、報名條件
具有*本科畢業學歷,一般要求有學士學位(無學士學位學員不超過當年入學人數的10%)。
四、考試及培養方式
1、在職碩士研究生采取先入學就讀后參加入學考試的形式,在學習期間通過十月份舉行的在職研究生入學資格考試(簡稱GCT)和綜合測試后,取得正式學籍,已修課程學分四年內有效。
2、入學考試:在職碩士研究生采取先入學學習,在學習期間通過在職研究生入學資格考試(GCT)和綜合測試后,取得正式學籍。GCT考試含英語、數學、語文、邏輯四部分,主要考察考生的綜合素質,由武漢*研究生院劃定本校合格線。綜合測試由各院系組織。
3、學制:在職學習,學制兩至三年,一般不超過五年。
五、學位授予
學員修滿規定學分、通過入學考試、通過論文答辯后,授予工程碩士學位。
六、報名須知
1、報名請帶本科畢業證、學士學位證、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各2份,1寸登記照3張報名。
2、報名費:150元,報名時現場繳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