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高新技術工程學校發展歷程
學校早期條件艱苦,坐落在長沙河西郊外東方紅農場內,校舍破舊,教學設施簡陋,3 棟建于上世紀 70 年代的建筑幾近危房。彼時,學校還開辦了養殖專業,有 "30 名老師、300 名學生,30 畝地、300 頭豬" 的戲稱。因地處偏遠,學校沒有食堂、自來水,室內也無廁所,老師們為招生四處奔波,練就了 "銅頭、鐵嘴、橡皮肚"。
2005 年成為學校發展的重要轉折點。這一年,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西擴,學校被高新區托管。當時,學校發展緩慢,甚至面臨被企業收購的危機。關鍵時刻,時任校長羅和平和書記羅偉光據理力爭,說服管委會領導,讓學校得以保留并迎來發展機遇。此后,學校管理層深刻反思,意識到辦學方向必須調整。
2006 年,學校迎來重大變革。面對高新區產業發展需求,學校果斷停掉中醫、園林等農業類專業,增設電子、機械等與高新區主導產業相關的專業。這一轉變意義重大,學校引進*職教名師楊明輝等人才,支撐專業建設。被停掉專業的教師積極轉型,通過自主學習考證,成為校醫、計算機老師、語文老師等。電子專業在楊明輝主持下迅速發展,吸引了專業教師和學生,企業也紛紛下訂單。
2007 年,學校獲評湖南省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同年在* "亞龍杯" 中職學生技能大賽中,奪得 "電子產品裝配與調試" 項目湖南賽區*名與第五名,并獲*比賽銅獎,此后在技能競賽中屢獲佳績。2008 年,電子電器應用與維修專業入圍湖南省級精品專業建設項目。2010 年,*重點職業學校獲湖南省教育廳審批通過。2011 年,學校正式更名為長沙市高新技術工程學校,同年機械加工專業入圍湖南省特色專業建設項目,并獲批*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同年 10 月,科瑞特公司技術研發與培訓中心入駐學校。
2012 年至 2018 年,多家高新園區機械加工企業入駐或冠名辦班,進一步深化了校企合作。2017 年,學校成為*職業院校(中職組)學生技能競賽省內*賽點,并榮獲*職業院校突出貢獻獎。2018 年,法國施耐德公司在學校開設 "碧波" 實訓室,助力學校專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