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刀培訓班-成都】四川省成都市針刀臨床技能進展系列培訓班8月5日開班
針刀是由金屬材料做成的在形狀上似針又似刀的一種針灸用具。是在古代九針中的針、鋒針等基礎上,結合現代醫學外科用手術刀而發展形成的,是與軟組織松解手術有機結合的產物,已有十多年的歷史、近幾年有進一步發展的趨勢,并為世人所重視。小針刀療法是一種介于手術方法和非手術療法之間的閉合性松解術。是在切開性手術方法的基礎上結合針刺方法形成的。小針刀療法操作的特點是在治療部位刺入深部到病變處進行輕松的切割,剝離等不同開工的刺激,以達到止痛祛病的目的。其適應證主要是軟組織損傷性病變和骨關節病變。
針刀療法的優點是治療過程操作簡單,不受任何環境和條件的限制。治療時切口小,不用縫合,對人體組織的損傷也小,且不易引起感染,無不良反應,病人也無明顯痛苦和恐懼感,術后無需休息,治療時間短,療程短,患者易于接受。
為了進一步規范針刀技術,普及針刀基礎理論知識,提高針刀操作技術水平,增強利用針刀技術更廣泛的為患者服務的能力,推動*針刀醫學的發展,由北京萃博針刀醫學研究院主辦,北京王九針刀醫學研究院承辦的"*第三十一屆針刀醫學治療疼痛新進展培訓班"(針刀臨床技能進展系列培訓班,編號Ⅲ202326501028)定于2023年8月25-9月2日(8月25日報到)在成都針刀培訓中心舉辦。本次學習培訓特邀請國內*針刀**前來授課,并邀請省內外針刀專業醫師進行學術交流。
本班將原針刀基礎班、綜合班、解剖班、手法班、頸腰椎病專題班中臨床效果獨特、安全且容易操作的內容融為一體,采用課堂與臨床實踐相結合,老師與學員互動教學方式,包教包會,負責到底;本院以:學即會,正規教學授精髓,會即用,臨床實踐見療效為辦學宗旨。以中西醫結合、理論聯系實際,以求新、求實、求效、求專、求精的辦學特點,為您的臨床診療技術登上一個新臺階。學員學習后想要進修者免費安排,學完心中有疑惑者可免費再學,請以上各相關專業醫生屆時參加。
王海東教授
主任醫師,教授,現任甘肅省中醫院痹病(風濕骨病)科主任,甘肅省中醫藥研究院風濕病研究所所長,甘肅中醫博士研究生導師。兼*中醫藥學會針刀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
擅長中西醫結合防治風濕性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系統性硬化病、血管炎、風濕寒性關節痛、產后風濕、干燥綜合癥、頸腰椎病、骨性關節炎、椎間盤病變、肩周炎、腱鞘炎等,尤其擅長使用小針刀治療風濕性疾病所致關節疼痛和功能障礙及慢性軟組織損傷。
秦保和教授
副主任醫師,湖北中醫藥*副教授;*針刀醫學會常務副會長;北京天民針刀醫學研究院副院長兼*組組長;*骨傷學會水針刀微創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湖北中醫藥*附屬黃家湖醫院針刀科副主任;平衡針刀創始人;針刀病員管理*。擅長運用針灸、針刀治療四肢關節各種頑固性軟組織損傷、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管狹窄癥、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神經卡壓綜合癥、腱鞘炎、跟骨骨刺及各種軟組織損傷疼痛等病癥。
擅長治療久治不愈的內科、婦科等疑難雜癥。
李樹明教授
副主任醫師,現任河南省中醫藥學會門診部針刀疼痛科主任,世界中醫藥聯合會針刀專委會理事,北京漢章針刀醫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常委。師從針刀醫學的發明人、創始人朱漢章院長,軟組織外科學的奠基人宣蟄人老先生,撥針創始人陳超然教授,現印尼總統私人保健醫生功勛針刀*周中煥教授等疼痛界名家。被業界譽為"豫南神針"。
臨床特色:擅用針刀.銀質針.鉤針.撥針.圓利針.套管針.火針.埋線等中醫微創針法,不手術無痛苦治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肩周炎.風濕腰腿痛.強直性脊柱炎.股骨頭壞死及其它脊柱相關疾病。
張遠景教授
**的痛癥及三癱針刀醫學臨床治療*,*針刀醫學臨床帶教實訓開創者。先后師從*針刀醫學創始人朱漢章教授、任志遠教授、任月林教授、宮長祥教授、軟組織損傷*評估大師苗振先生、靜脈曲張閉合微創術創始人李明先生等。現任*頸肩腰腿痛學會副理事長、*中醫藥學會針刀醫學分會青年委員、*人民解放軍*八一中心醫院(*三甲)神經康復科顧問、廣西來賓市興賓區人民醫院康復醫*特邀*、廣西宜州市工人醫院疼痛康復醫*特邀*。
培訓對象
凡從事骨科、疼痛科、針灸推拿科、針刀、軟傷科、麻醉科、康復理療科、內科等各級醫院、門診、診所的臨床醫生均可參加。
頒發證書
1.學員結業后頒發結業證,并由*中醫藥學會針刀醫學分會授予*Ⅰ類醫學繼續教育學分證書(10分);
2.辦理證書:請帶1寸彩照2張,身份證復印件及職稱證、學歷證復印件(辦理結業證、學分證明、上網認證用)。
五、培訓事項
1
培訓時間
2023年8月25-9月2日(8月25日報到)。
2
培訓地點
成都市針刀醫學培訓中心
3
培訓費用
人民幣6000元(包括:授課費、資料費、見習費、合影費、結業證書費)一次報名,終生免費!!!謝絕空降
*統一報名熱線:15171473501 15971443349龍老師
1、針具
小針刀多為自行制作,其形狀和長短略有不同,一般為10-15厘米左右,直徑為0.4-1.2毫米不等。分手持柄、針身、針刀三部分。針刀寬度一般與針體直徑相等,刃口鋒利。也有的是用外科小號刀片改制,有的是用牙科探針改制而成。小針刀在應用前必須高壓滅菌、或經酒精浸泡消毒。
2、操作方法
(1)體位的選擇以醫生操作時方便、患者被治療時自我感覺體位舒適為原則。如在頸部治療,多采用坐位;頭部可根據病位選擇仰頭位或低頭位;
(2)在選好體位及選好治療點后,作局部無菌消毒,即先用酒精消毒,再用碘酒消毒,酒精脫碘。
醫生戴無菌手套,*后確認進針部位,并做以標記。對于身體大關節部位或操作較復雜的部位可敷無菌洞巾,以防止操作過程中的污染。
為減輕局部操作時引起的疼痛,可作局部麻醉,阻斷神經痛覺傳導。常用的注射藥物有:
a、1%奴佛卡因2-5毫升/每個進針點。
b、2%利多卡因5毫升左右/每個進針點。
c、2%利多卡因5毫升,確炎松A1毫升,混勻后分別注入2-3個治療點。
(3)、常用的剝離方式有:
a、順肌纖維、或肌腱分布方向做鏟剝--即針刀*緊貼著欲剝的組織做進退推進動作(不是上下提插),使橫向粘連的組織纖維斷離、松解。
b、做橫向或扇形的針刀*的擺動動作,使縱向粘連的組織纖維斷離、松解。
c、做斜向或不定向的針刀*劃擺動作,使無一定規律的粘連組織纖維斷離松解。
剝離動作視病情有無粘連而采納,注意各種剝離動作,切不可幅度過大,以免劃傷重要組織如血管、神經等。
(4)、每次每穴切割剝離2-5次即可出針,一般治療1-5次即可治愈,兩次相隔時間可視情況5-7天不等。
(5)、小針刀的應用指征:
a、病人自覺某處有疼痛癥狀。
b、醫生在病變部位可觸到敏感性壓痛。
c、觸診可摸到皮下有條索狀或片狀或球狀硬物,結節。
d、用指彈撥病變處有響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