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 中醫針灸推拿培訓學校學習班楊老師電話微信同步:一八二四四七七二二五八
針灸并非人人可灸,這些注意事項一定要記住了!
針灸是針法和灸法的總稱。針法是指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把針具(通常指毫針)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體內,運用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對人體特定部位進行刺激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刺入點稱為人體腧穴,簡稱穴位。根據新針灸學教材統計,人體共有361個正經穴位。灸法是以預制的灸炷或灸草在體表一定的穴位上燒灼、熏熨,利用熱的刺激來預防和治療疾病。通常以艾草為常用,故而稱為艾灸,另有隔藥灸、柳條灸、燈芯灸、桑枝灸等方法。如今人們生活中也經常用到的多是艾條灸。針灸由"針"和"灸"構成,是東方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內容包括針灸理論、腧穴、針灸技術以及相關器具,在形成、應用和發展的過程中,具有鮮明的漢民族文化與地域特征,是基于漢民族文化和科學傳統產生的寶貴遺產。
針灸是*的傳統醫學中很神奇的一項,它采用特定的針具或艾灸,刺激人體的一定穴位(腧穴),通過經絡來扶正祛邪、激發自身的抗病能力,從而達到治病目的的一種自然療法,它對大部分疾病均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針灸雖好,但并非任何人、任何時候都可以針灸,以下幾點針灸注意事項要牢記。
1、過度饑餓、疲勞者
應在休息、進食后再行針灸,否則容易引起暈針。暈針的表現是突然出現精神疲倦、頭暈目眩、心慌氣短、惡心欲嘔、面色蒼白、出冷汗等。
若有上述情況,應及時告知醫師處理。暈針患者一般平臥休息后即可恢復正常。
2、針刺產生的疼痛感主要是針進皮膚時產生
針灸師可將絕大多數疼痛感降低到完全可以忍受的輕微程度,請初次接受針刺的患者不要緊張,盡量放松,以利于施針。
針進皮膚后一般患者會感到針下有酸、麻、脹、重,或熱、涼、癢、抽搐、蟻形等感覺,部分穴位有時可有不同程度的觸電感或其他針感傳導及擴散等現象,這是正常的針刺反應,中醫稱之為"得氣"。
3、患者在進行針刺操作時應取舒適自然的體位
否則留針期間容易疲勞;留針期間肢體不宜再動,以免發生折針、針體移位誤傷組織等不良后果。有的患者針后穴位局部有一些不適感,一般數小時內消失。
4、針進皮膚后若又感到疼痛
可能是針尖碰到了血管,請告訴醫師,以便調整針刺方向,避開血管。
針刺有時碰到小血管引起出血,這是難免的,除有些部位影響美觀外,對人體沒有什么危害。
針孔處出現小血包應用力按壓3分鐘以上,局部小塊青紫,一般不必處理,可逐漸自行消退。
5、針灸留針時應閉目養神
看書看報看手機聊天等會降低針灸的療效。
6、針孔處皮膚應保持潔凈
一般針后2小時不要著水,以防感染。運用火針、挑刺、刺血或耳穴割治處,一般針眼當天不要著水。糖尿病患者皮膚容易感染,更應保持局部皮膚的潔凈。
7、運用烤燈或艾灸時
穴位局部宜保持舒適的溫熱感,如覺得太熱,要及時告知醫生,以免形成燙傷。如患者皮膚感覺功能減退,也要告知醫生,以免在不知不覺中造成燙傷。
拔罐留罐時,一般不超過10分鐘,否則容易形成水皰,請患者配合醫生記好時間。
湖南杰青中醫培訓是一家專業中醫針灸培訓學校、院校老師親自任教,教你實用專業的中醫針灸推拿技能知識,一次報名可無限次免費復訓,歡迎各位同學參加學習。
目前很多朋友都在學習中醫針灸推拿,那么其實也有很多朋友在想如何才能更加的快速學好中醫針灸推拿技術呢?這個問題是現代教學的一個需求,大家都想短期學好、快速學會中醫針灸推拿。
我們眾多的中醫針灸推拿專家大概分析了一下,其實學習好中醫針灸推拿也不難,關鍵在于有專家教授在一邊指導,同時勤快訓練,加強練習,多看,多悟。在中醫針灸的針法當中,是需要多練習的,當然需要掌握正確的練習方法。
針灸療法早見于戰國時代問世的《黃帝內經》一書。《黃帝內經》說:"藏寒生滿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術,其中詳細描述了九針的形制,并大量記述了針灸的理論與技術。兩千多年來針灸療法一直在*流行,并傳播到了世界。而針灸的出現,則更早。